?
内刊精选
杂志简介
内刊精选
杂志风采
征稿启事
38365 南充市企业家协会
电话:0817-2333675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科巷118号

内刊精选

加快推进南充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2015年09月17日        作者:市经信委        点击:78次
     中小企业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初步形成了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支柱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为传统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一、发展规模与现状
    (一)整体情况。截止2014年,全市工业企业7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6户,实现销售收入193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量的81%,列全省第五位。其中,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1户,10-30亿元11户,5-10亿元106户,1-5亿元327户;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占GDP比重40.2%;利税总额228亿元、利润总额131亿元;完成工业技改及工业性投资2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6%。从业人员26万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8万人,中级以上职称0.7万人。现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9个,省名牌产品3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户。
    (二)四大重点产业。
      ——油气化工产业规上企业38户,销售收入176.4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企业比重6.1%和9.1%。目前正以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南充化学工业园区为主体,同时加快仪陇天然气能源和阆中炭纤维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能源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形成石油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链,打造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石油天然气化工科研生产基地。
     ——汽车汽配产业规上企业102户,销售收入405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16.4%和20.9%。目前正以推动汽车汽配产业发展成为超500亿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西部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为主体,同时加快蓬安县、营山县汽车汽配产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力争达到生产整车5万台、发动机5万台能力;新能源汽车、燃气载货汽车、清洁能源客车和专用车及燃气发动机科研生产集群基本形成,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把南充打造为国内功率段覆盖最全、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流的清洁能源燃气发动机及LNG汽车研发、制造和培训实习基地。
     ——丝纺服装产业规上企业72户,销售收入217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11.8%和11.2%。目前正以推动丝纺服装产业发展成为超500亿产业集群为目标,着力打造以六合集团为龙头的都京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以深圳富安娜、嘉纺集团、美华尼龙为龙头的龙门棉纺服装及床上用品产业集群;以金富春、依格尔、长叶、顺成、新天歌为龙头的嘉陵丝纺服装及家纺用品、旅游制品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晟达新材料项目规划建设“化纤纺织园”,打造化纤纺织产业集群,整体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轻工食品产业规上企业303户,销售收入891.5亿元, 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48.8%和46.1%。目前正以推动轻工食品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互动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做强做大6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和加工龙头企业,继续推进千万头生猪、百万担蚕茧、百万吨柑桔、百万亩速丰林及珍稀林木、百万吨特色优质粮油“六大产业工程”,发展壮大雨润食品、汇源果汁、燕京啤酒、国栋林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轻工食品产业升级转型、集群发展。
    (三)三大新兴产业。能源产业规上企业44户,销售收入117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7.1%和6.1%;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5户,销售收入15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0.8%和0.8%;电子通讯规上企业9户,销售收入14.6亿元,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1.4%和0.8%。目前正以加大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为持续发展目标,以晟达新材料产业园、鑫达新材料产业园、顺庆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南充软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新材料重点发展芳纶1414、炭纤维及复合材料、聚酰胺及尼龙新材料等项目。新能源重点发展CNG、LNG清洁能源发动机、整车以及储气瓶和生物航煤、燃料乙醇、垃圾发电等项目,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陶瓷电阻、光纤插芯、光通信特种陶瓷套筒、特大容量耐腐蚀光电器材生产等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电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无极灯、新型建材等节能产品。
    (四)产业承载平台。全市已形成“9+2”园区发展态势,工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目前,南充化学工业园区(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列入省千亿产业园区培育计划,高坪、南部、蓬安三个工业集中区列入省500亿元产业园区计划,西充列入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数量居全省第4位、川东北首位。规划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顺庆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软件产业园、高坪都京丝绸服装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嘉陵汽车汽配产业园、西部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仪陇天然气能源生产基地、阆中炭纤维生产基地、西充有机食品循环经济园、仪陇光华制鞋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都在加快推进之中。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联合申报省级“51025”重点产业园区工作正逐步展开。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园内入驻各类工业企业670户,其中规上企业达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缴纳税金过10亿元,吸纳就业13万余人。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集聚效应差距。我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和地缘性两个特点,产业内部关联度低,产业链延伸不够,部分产业缺乏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明显集聚特征的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行业,与真正意义产业集群差距较大。从产业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来看,集群企业内部产业配套不够紧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尚未形成,难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优势;再加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联体凝聚效应。另外由于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内部存在过度竞争,无序竞争使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稳健。
    (二)产业集升级差距。目前我市产业集群的数量不多,在区域和省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屈指可数。而且产业集群普遍缺乏较强的研发队伍和研发机构,缺乏高级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用于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比重较低,企业治理结构落后,高级科研、管理人才缺乏。企业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产业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三)配套服务差距。发展产业集群只注意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等外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整个集群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匹配。同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往的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的作用不强,缺乏为企业指导服务的专用人才。
     三、措施与建议
    (一)重统筹,强规划。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的重要性,以国家、省产业政策为指导,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切实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十三五”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领域,确保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本地总体规划相一致。
    (二)优资源,强配套。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中小企业集中,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专业性强的相关生产业务,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在生产、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和融合,融入其供应链,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对已认定集群内中小企业为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而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
    (三)重带动,强龙头。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对已认定集群内龙头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项目计划。
    (四)创名牌,扩影响。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鼓励产业集群建立综合品牌,促进知名品牌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共享。以名牌产品为依托,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县、名区和名镇,共创区域品牌。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提升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和综合竞争能力。
    (五)建平台,强体系。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出台《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着力推动集群内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鼓励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质量检测、标准支撑、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融资担保、信息和物流等各类服务机构为集群提供支持,集群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应优先予以备案,使其尽快纳入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为集群提供服务成效明显的服务平台,优先推荐省级服务体系项目,市级服务体系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加强对已认定产业集群建设的督查指导,健全协调机制,集聚要素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六)抓培育,重发展。及时把握产业流动和发展方向,对具有集群雏形的聚集带和聚集区应及时掌握发展动态,根据发展需求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成长阶段集群、聚集区的支持,在不断扩大规模,加快集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提高核心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逐步成为拉大我市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严格市场准入和审核管理,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标准,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打造绿色集群、环保集群。
 
(作者:南充市经信委 袁洪川 毛果 胡晓勇 朱光俊   责任编辑:宋先钧)
 

顶部 | 关闭

关于企联 | 企联新闻 | 政策法规 | 南充企业界 | 联系我们 | 留言信箱 | 活动展板 | 企联会长 | 在线留言 | 优秀企业家 |

版权所有:南充企业联合会 CopyRight 2010-2015 (C)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41646号-1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E_mail:ncqylhh@126.com